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什么意思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代表方剂

万年历 万年历 2022-12-06 8 0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什么意思

如果你总是被“阴阳学说”折磨的死去活来,那下面这个专题,真得好好看看。废话我不说,你先做做题。【题目】

1“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2“阴中求阳”适用的下述病证是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体现的治则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体现的治则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如果四个题目全对,下面的内容可以不看,有那闲功夫,复习点其他内容吧;如果你有“头晕目眩,如坐舟船”之感,下面注意:

【解析】

1.阴中求阳→补阳时,加点补阴药,达到更好的补阳效果(孤阳不长)→病机:阳虚。

2.阳中求阴→补阴时,加点补阳药,达到更好的补阴效果(孤阴不生)→病机:阴虚。

3.阴病治阳→“治阳”就是补阳。为啥补阳,因为阳虚。阳虚就会导致虚寒证。所以,“阴病”指的就是虚寒证。→病机:阳虚。

4.阳病治阴→“治阴”就是补阴。为啥补阴,因为阴虚。阴虚就会导致虚热证。所以,“阳病”指的就是虚热证。→病机:阴虚。

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就是补阳,“阴翳”意思是虚寒。整体理解:通过补阳,来治疗阳虚导致的虚寒证。→病机:阳虚。

6.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就是滋阴,“阳光”意思是虚热。整体理解:通过滋阴,来治疗阴虚导致的虚热证。→病机:阴虚。

【规律】

阴中求阳阳虚

阳中求阴阴虚

阴病治阳阳虚

阳病治阴阴虚

之源,以消阴翳→阳虚(火即阳)

之主,以制阳光→阴虚(水即阴)

规律:补啥缺啥!!!

表示补的字眼:求、治、益、壮

所以,“求、治、益、壮”后面跟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虚。

【旧题重做,更有收获】

11.“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答案A

2“阴中求阳”适用的下述病证是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答案B

3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体现的治则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答案A

4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体现的治则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答案B【结束寄语】

那些年,我们错过了那些人、那些事;

现如今,我们再也不能错过。

这里有你想不到的方法,

这里有你意料外的收获;

这里有柳暗花明,

这里有众里寻她。

这里有……

每周等你,“约会”这里。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代表方剂

配伍意义

一、牛膝在各方中的作用

1、济川煎:牛膝—补肾壮腰,善于下行

2、左归丸:川牛膝—益肝肾,强腰壮骨

3、血府逐瘀汤: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

4、镇肝熄风汤: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折其亢阳,平定气血逆乱之势。

5、独活寄生汤: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止痹痛

6、玉女煎:牛膝—补肝肾,引火下行

二、黄芪在各方中的作用

1、防己黄芪汤:黄芪—补气健脾补肺,固表行水

2、补中益气汤: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3、玉屏风散:黄芪—大补脾肺之气,益气固表实卫。

4、当归补血汤:黄芪--补气固表,补气生血

5、牡蛎散:生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6、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补气活血,祛瘀而不伤正。

三、梗在各方中的作用

1、天王补心丹:桔梗—载药上行

2、黄龙汤:桔梗—宣肺气通肠腑

3、参苓白术散: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培土生金”

四、连翘在各方中的作用

1、银翘散: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芳香辟秽

2、凉膈散:连翘—清热解毒

3、保和丸:连翘—清热散结

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

1、三仁汤中三仁的作用: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化湿亦化—宣上

白蔻仁—化湿行气,畅中焦之脾气—畅中

薏苡仁—渗利下焦湿热—渗下

2、九味羌活汤中黄芩生地的作用:生地—泄血分之热,黄芩—泄气分之热,共为清泄里热并防辛温燥烈伤津

3、大柴胡汤中芍药、生姜的作用: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配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配伍能调和气血,以除心下满痛

生姜—和胃降逆止呕,监制大黄、黄芩苦寒伤中

4、龙胆泻肝汤中柴胡、生地、当归的作用: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方用苦寒燥湿,能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顾肝体,使邪祛而不伤正;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火邪或湿热内郁则肝气不舒,且方用苦寒渗利,也能抑其条达,故用柴胡舒畅肝胆气机以顾肝用,并引诸药归于肝胆。

5、镇肝熄风汤中茵陈、川楝子、生麦的作用: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一味潜镇,恐肝之疏泄受抑,故配伍茵陈、川楝子、生麦芽,顺肝木之升发,条达肝气而防郁滞兼清肝热。麦芽与甘草配伍,养胃和中。

6、麻子仁丸中杏仁的作用:杏仁—利肺降气,润燥通便

7、四逆散中柴胡、枳实的配伍意义:枳实行气散结而畅脾滞,合柴胡,肝脾并调,升降互用,以增舒畅气机之力。

剂型

咳血方—丸剂大定风珠—汤剂十枣汤—散剂痛泻药方—散剂

紫雪—散剂安宫牛黄丸—丸剂至宝丹—丸剂

特殊制法

1、败毒散—逆流挽舟法2、增液汤、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

3、百合固金汤、炙甘草汤—金水相生4、四神丸—补火生土

5、参苓白术散、泻白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培土生金

6、一贯煎——滋水涵木,清金制木,培土抑木

7、清胃散、普济消毒饮、凉膈散——火郁发之

8、小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甘温除热

9、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10、凉膈散——以下(泻)代清

11、清营汤——透热转气12、桑菊饮——辛凉轻剂

13、银翘散——辛凉平剂14、六味地黄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5、肾气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中求阳

特殊主治

1、麻子仁丸—肠胃燥热之便秘(脾约证)

2、镇肝熄风汤—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

3、仙方活命饮—阳性疮疡初起

4、枳实导滞丸—湿热食积证

5、健脾丸—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证

6、小蓟饮子—热结下焦之尿血,血淋

7、萆薢分清饮—下焦虚寒之白浊(膏淋)

8、炙甘草汤—心悸动,脉结代;虚劳肺痿麦门冬汤—肺萎

9、大黄牡丹汤—湿热瘀滞之肠痈初起

10、茎苇汤—痰热瘀血壅滞之肺痈

11、猪苓汤—水热互结证

12、葛根芩连汤—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清热下利

13、十枣汤—悬饮,实水

14、桃核承气汤—下焦蓄血证

15、香薷散—夏月伤于寒湿之阴暑证

16、普济消毒饮—大头瘟

17、养阴清肺汤—阴虚肺燥之白喉

18、大承气汤—阳明腑实证及热厥,热结旁流

19、玉真散—风毒痰阻之破伤风

20、八正散—湿热淋证21、茵陈蒿汤—湿热黄疸

22、吴茱萸汤—肝胃虚寒之呕吐

23、补中益气汤—脾不升清,气虚发热,中气下陷证

24、杏苏散—外感凉燥

25、桑杏汤—外感温燥

26、阳和汤—阴疽,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

27、半夏厚朴汤—梅核气之痰气互结证完带汤和逍遥散均可治肝郁脾虚

28、五苓散—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水湿痰饮内停

分类与代表方

泻下剂:①寒下—大承气汤②温下—温脾汤③润下—麻子仁丸

④逐水—十枣汤⑤攻补兼施—黄龙汤

固涩剂:①固表止汗—牡蛎散②敛肺止咳—九仙散③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

④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⑤固崩止带—固冲汤

3、祛湿剂:①化湿和胃—平胃散②清热去湿—三仁汤③利水渗湿—五苓散

④温化氺湿—苓桂术肝汤⑤祛风渗湿—独活寄生汤

4、祛痰剂:①燥湿化痰—二陈汤②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③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

④温化寒痰—苓术五味姜辛汤⑤治风化痰—止咳散

5、清热剂:①清气分热—白虎汤②清营凉血—清营汤③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

④气血两清—清瘟败毒饮⑤清脏腑热—导赤散⑥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6、补益剂:①补气—四君子汤②补血—四物汤③气血双补—八珍汤

④补阴—六味地黄丸⑤补阳—肾气丸⑥阴阳并补—地黄饮子

特殊比例

1、桂枝汤:桂枝:芍药=1:12、(大)小柴胡汤:柴胡:黄芩=8:3

3、竹叶石膏汤:麦冬:半夏=2:14、麦门冬汤:麦冬:半夏=7:1

5、温经汤:麦冬:半夏=2:16、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

7、六一散:滑石:甘草=6:18、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5:1

特殊功效

1、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2、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3、炙甘草汤:益气养血,通阳复脉,滋阴补肺。

4、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

5、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6、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特殊名词

1、三参——人参,丹参,玄参

2、三仁——薏苡仁,白蔻仁,杏仁

3、三甲——鳖甲,龟板,牡蛎

各方中姜的类型

生化汤—炮姜逍遥散—煨生姜天台乌药散—高良姜阳和汤—姜炭真武汤—生姜

方中重用的药

1、吴茱萸汤和大柴胡汤重用生姜2、小蓟饮子重用生地

3、肾气丸重用干地黄(君药为附子和桂枝)4、川芎茶调散重用薄荷

①凉膈散君药为连翘②镇肝熄风汤君药为牛膝③五苓散君药为泽泻

④玉屏风散,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均以黄芪为君药

基本方方解

桂枝汤: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中风)

君桂枝—解肌发表,散在表之风寒(调卫)

臣白芍—益阴敛营,固外泄之营阴(调营)

佐生姜—助桂枝辛散表邪,且和胃止呕

大枣—益气滋脾,助白芍和营

使甘草—调和诸药与桂枝辛甘化阳实卫,与芍药酸甘化阴和营

小柴胡汤: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①伤寒少阳证、②妇人伤寒,热入血室、③疟疾、黄疸等见少阳证者。

君柴胡—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

臣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防邪内传

使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调和诸药

青蒿鳖甲汤:功效——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君鳖甲—咸寒直入阴分,滋阴退热,入络搜邪

青蒿—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

臣生地—滋阴,凉血知母—滋阴,降火

佐丹皮—泻阴分伏火,退无汗骨蒸

理中丸: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中焦虚寒证

君—干姜—温中祛寒,扶阳抑阴

臣—人参—补中益气

佐—白术—燥湿健脾

使—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四君子汤: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君—人参—益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燥湿健脾

佐—茯苓—渗湿,健脾

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酸枣仁汤:功效——清热除烦,养血安神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扰神证

君—酸枣仁-养肝血,宁心安神

臣—茯苓-宁心安神,

知母-滋阴清热

佐—川芎-调畅气机,疏达肝气

使—生甘草-清热,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补阳还五汤: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君—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

臣—当归尾—活血化瘀

佐—赤芍、红花、川芎、桃仁—助当归尾、活血祛瘀

地龙—通经活络

平胃散:功效——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君—苍术—善燥湿健脾,降浊和胃

臣—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佐—陈皮—行气化滞,醒脾和胃

使—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二陈汤: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理气燥湿,和胃祛痰

茯苓—健脾渗湿

佐—生姜—降逆和胃,温化痰饮,制半夏之毒

乌梅—收敛肺气

使—甘草—调和药性,益气健脾

麦门冬汤功效——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主治——①肺胃阴伤气逆之肺萎、②胃阴不足证

君—麦门冬—养阴生津,滋阴润燥,清虚热

臣—人参、甘草—益气生津,健脾补肺

佐—粳米、大枣—养胃生津

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和胃止呕

使—甘草—调和诸药

防己黄芪汤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气虚之风水,风湿证

君—防己—祛风除湿,利水消肿

黄芪—补健脾气补肺,固表行水

臣—白术—补气健脾燥湿

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解表行水

使—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阳和汤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

君—熟地—滋阴补血,填精益髓

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

臣—姜炭—温中,破阴通阳

肉桂—入营分,温通血脉

佐—麻黄—宣通经络,发越阳气,开泄腠理,散寒

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

甘草—调和诸药,解毒

方的演变

1、血府逐瘀汤由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桃红四物汤由四物汤(白芍、熟地、川芎、当归)加桃仁、红花组成;四逆散由甘草、枳实、柴胡、芍药而成)

2、凉膈散由桃核承气汤去桃仁、桂枝、加栀子、薄荷、黄芩、连翘、而成(凉膈散和桃核承气汤共有(大黄、芒硝、甘草)调胃承气汤)

3、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

4、当归四逆汤由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木通而成

5、小蓟饮子由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竹叶)加小蓟、滑石、蒲黄、藕节、当归、山栀子而成

6、蒿芩清胆汤由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加青蒿脑,竹叶,半夏,茯苓,青子芩,枳壳,陈广皮而成

7、养阴清肺汤由增液汤(玄参,生地,麦冬)加生甘草,贝母,丹皮,薄荷,白芍而成

方与方的全面比较

一、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和小青龙汤的异同(喘)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枝配干姜、细辛、半夏,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平素有水饮内停,又外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寒饮犯肺之咳喘,适用于内有寒饮,且表寒较重之咳喘,当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表征和四肢浮肿的水饮内停证,咳喘,痰多而稀。

定喘汤以麻黄、白果与黄芩、桑白皮配伍,功在宣肺降逆兼以解表,清泄肺热以平喘咳,用于治疗素有痰热,复感风寒,肺气壅闭。肺失宣降而引起的咳嗽。以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苏子降气汤配伍苏子、半夏、甘草、当归、肉桂有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之功。主治寒痰壅肺,肾虚不纳气的上盛下虚之咳喘证。除喘咳短气,痰涎壅盛外,还当见腰痛脚软,或肢体浮肿苔白腻,脉弦滑。

二、真武汤和实脾散的异同(水肿)

均有茯苓、白术、生姜、附子,均能温补脾肾,助阳行水,治疗阳虚水停证

真武汤配伍芍药,功在温阳利水。偏于温肾阳,兼能缓急舒筋,柔肝止痛,治阳虚水气内停,伴腹痛或身瞤动,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苔白不渴,脉沉。

实脾散配伍干姜、木香、厚朴、草果、槟榔、甘草,功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重在暖脾,兼以行气化滞,治阳虚水肿兼胸腹胀满,症见身半以下肿甚,苔白腻,脉沉迟。

三、归脾汤和天王补心丹异同(失眠)

二方中均有人参、当归、酸枣仁、远志,均能养心安神,治疗心神失养之心悸、失眠。

归脾汤中配伍黄芪、白术、炙甘草、茯神、龙眼肉、木香,功在益气补血,心脾同调

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证,症见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细弱。又能治脾不统血致便血,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

天王补心丹中配伍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丹参、茯苓、五味子、柏子仁、朱砂、桔梗,功在滋阴清热,心肾同治,适用于心肾阴亏虚火妄动之心神不宁,症见五心烦热,口舌生疮,遗精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四、芍药汤和白头翁汤异同(痢疾)

白头翁汤和芍药汤虽同为治痢的代表方剂,但白头翁汤配伍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兼收涩止痢,适用于热毒深陷血分而致的热毒痢疾,症见腹痛,便脓血,赤多白少,舌红苔黄。

芍药汤配伍当归,白芍,肉桂,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连,黄芩以调和气血与清热燥湿并进,兼行“通因通用,适用于湿热阻滞肠腑气血所至的湿热痢疾,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舌苔黄腻

五、清胃散和玉女煎的异同(牙痛)

二方均可治疗胃热牙痛牙衄,清胃散功在清热凉血,重在清胃火,以黄连为君药,配伍生地,丹皮等凉血和血之品,属泻火凉血之剂。方中配伍升麻意在散火解毒,主治胃中实火上攻证,症见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齿恶热喜冷。

玉女煎功在清胃火滋肾阴,以石膏为君,配伍熟地,知母,麦冬,属清润之剂,并配伍牛膝,意在引火下行,主治胃火旺而肾水不足之牙痛牙衄诸证,症见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烦热干渴。

六、逍遥散和一贯煎的异同(胁痛

二方均有当归,均能疏肝理气的作用,治胁肋疼痛。

一贯煎中配伍生地、沙参、枸杞、麦冬、川楝子功在滋阴疏肝适用于肝肾阴虚之胁痛,伴见咽干口燥,舌红干等阴虚精少之象。

逍遥散中配伍柴胡、茯苓、白芍、白术、甘草、烧生姜、薄荷,功在疏肝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之胁痛,症见两胁作痛,神疲食少,舌淡脉弦而虚。

、比较四逆汤,四逆散,当归四逆汤功效及主治方面的异同。(厥证)

三方均能治疗厥证,若邪气内传,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用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适用于阳郁厥逆证(热厥轻证)。症见冷在肢端,不过肘膝。伴见身微热,脉弦等症。且治肝郁脾滞证。

若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用四逆汤回阳救逆,症见阳虚寒厥证。肢冷严重,冷过肘膝。并见一派虚寒之象,神衰欲寐,呕吐腹痛下利等。

若血虚寒客经脉,经脉不利,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症见血虚寒厥证。病在经不在脏,肢厥较四逆汤为轻,伴见血虚之舌淡、脉细等。

、玉屏风与牡蛎散的比较(固汗)

二方均能益气固表,治疗卫外虚弱,腠理不固之自汗证。

玉屏风散则长于益气固表,且补中寓散,宜于表虚自汗,或虚人易感风邪之证,症见恶风自汗,易感外邪,舌淡脉虚。

牡蛎散长于敛阴潜阳止汗,善治诸虚不足,身长汗出者,症见汗出,心悸,舌淡,脉细弱。桂枝汤证之自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功在解肌发表调营卫,症见身热,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脉浮紧。

、四神丸、痛泻药方和参苓白术散在治泄中的比较(止泻)

四神丸、痛泻药方和参苓白术散均能治疗泄泻,但其病因病机不同,故立法方药就有区别。

四神丸所治泄泻乃脾肾阳虚,命门火衰而致,每至五更而发作,伴有神疲乏力,肢冷,不思饮食等症,治宜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痛泻药方所治泄泻因肝郁脾虚所致,每因愤怒而加重或发作,伴有肠鸣腹痛,泻后仍腹痛,脉两关不调,弦缓等,治宜补脾抑肝。

参苓白术散所治的泄泻因脾虚夹湿,每因饮食不节而发作,伴有胸脘胀满,面色萎黄,消瘦脉细等症,治宜健脾渗湿止泻。

十、平胃散和藿香正气散的比较

两方的共同药物为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均能化湿和胃。

平胃散所治之证是湿困脾胃,气机阻滞所致,因此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较强。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藿香正气散所治之证是风寒束表,卫阳被郁,湿阻中焦,升降失司所致的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因此其除了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还能解表散寒。症见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或山岚瘴疟等。

十一、半夏泻心汤和枳实消痞丸

半夏泻心汤—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用药特点为补泻兼施,寒热并用,辛开苦降

枳实消痞丸—功效:行气消痞,健脾和胃。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失调,舌苔腻而微黄,脉弦。用药特点为消补兼施,以消为主,寒热并用,以寒为主,辛开苦降

十二、五苓散与猪苓散

五苓散—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水湿痰饮内停,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水肿或泄泻,脐下动悸。

猪苓散—功效:利水渗湿,清热养阴。主治:水热互结症。症见小便不利,口渴欲饮,或心烦,呕恶下利,或热淋,血淋,小腹满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