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说无益必自毙什么意思 多说无益必自毙下一句

万年历 万年历 2022-12-06 8 0

多说无益必自毙什么意思

林则徐之名可谓闻名中外,妇孺皆知,其是中国历史上禁烟第一功臣,这是毋庸置疑的。林则徐生前曾留下一篇修身箴言,是为“十无益”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是哪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才,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鸷(zhi)无益。

林则徐所写的这“十无益”可谓是修身、居家教子的良方,值得作为后世人们学习,如若是林氏后人则更应向前贤学习,接下来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十无益”的深刻内涵吧。

林则徐画像

其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古人言:多行不义必自毙。与人为善是一个人良好品质的体现,世间善恶,因果循环,多行不义之事定不会有好的结果,因此一个人若心地不善,做事咄咄逼人,再好的风水也没有用。一个心地善良,处事平和的人大多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帮助,人缘好的人能借他人一臂之力,使自己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林则徐公说的无益之反面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善心

其二:不孝父母,奉神无益。人人皆知“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也说到:首孝悌,次谨信。孝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古往今来,上至天子,下到百姓,无不崇尚孝道。孝顺父母,敬爱叔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一个不孝父母的官不是好官,一个不孝父母的企业家不是好企业家。为人如若不孝,拜神再多都是徒劳。

孝当先

其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兄弟乃情同手足,兄弟和则家易和,家和则万事兴旺。一个人如果兄弟姐妹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交再多的朋友又有几个是真诚的朋友呢?兄弟本同根,应该以和睦相处为要,但吃点小亏也无妨,一个想做一番事业的人应是心胸宽阔之人。

和为贵

其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人生在世,读书为何?实则为解惑、为修身正行是也。读书是为了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进而找到前进修行的方向。有一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去弥补,道德不足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一个德行不端的人读再多的书,学到再多的知识都是无益的。

其五:心高气傲,博学无益。道家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用点心去观察,真正渊博的人往往和颜悦色,谦逊平和,不自大。而越是富有的人往往越低调,反观那小有资财而喜欢炫耀的人是不自知的。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话告诉人们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存在的,学识越是丰富的人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感到自己的渺小,因而自谦。林则徐公是有学养的人,是知之人,一个人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处境不顺,地位低下,都应做到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其六: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何谓“乖张”?即偏执蛮横,不讲情理的意思。有些人做事常常以自己为中心,不换位思考,蛮横无理,这就是做事乖张,但偏执于执着坚持个人梦想不听他人意见又是两回事。乖张体现于与人相处的行为之间,而执着则更倾向于是自身个体的不懈努力。总的来说,作事乖张者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七:不惜元气,服药无益。元气源于先天,藏于肾精之中。中医认为元气是人的根本,元气足则健康,元气损则生病,元气尽则走向死亡。因而养生之法在于养元气,惜元气,若不惜元气则容易伤身,吃药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其八:时运不通,妄求无益。时运讲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易》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个“器”就是才能,学识和本事的利器,在最合适的时候展示自己的才能就是顺时顺势的表现。当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积累自己,增强自身,学习韬光养晦之道。否则就会得不偿失,不利其身。

韬光养晦

其九: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自己的就要学会争取,不义之财莫碰。以不义之财布施他人,只不过是伪善罢了。如去年云联惠特大传销一案,云联惠董事长在未被广州警方抓捕之前,曾参加一个教育扶贫活动,捐款达四百万之巨,一时风光无限,但终究是虚假的伪善罢了。

其十:淫恶肆欲,阴鸷无益。淫恶肆欲,就是放纵欲望,毫无节制。虽古人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性是人类的本性,也是生活的需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讲到淫恶时就不一样了,“淫”可以说是过多的,放纵地进行性的行为,还有一个意思是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一个有德之人应知止、知度、知足,并洁身自爱。“阴鸷”就是阴德的意思,淫恶纵欲的人讲再多的阴德都是无意之举。

知止可以不殆

林公的“十无益”相对的一面则是有益之举,“十无益”实可作为修身处世的警言。

限于水平,如有错误或不当的地方还请朋友们指正批评,感谢阅读!

多说无益必自毙下一句

《人性的弱点》10——

这里躺着的是一具尸首,

他死去时还固执己见,

他是对的,绝对的正确。

但当他匆匆离去时,

他是死的,正如他是错的一样。

这一章要讲的内容是避免与人争论。讲一个作者的小故事,有一次作者去参加别人的宴会,宴会主人讲了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且他说这句话出自《圣经》,可是作者非常肯定这句话的出处分明出自莎士比亚,于是作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并得到在场人的关注,直接站出来当面指正他,为此他们俩面红耳赤的争论了一番,谁都不让谁,两人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就把这个问题交给坐在作者左手边专门致力于研究莎士比亚文学的先生评判,这个先生在桌子下踢了踢作者,然后站出来说这个宴会主人是对的,作者是错的。

在晚上回家的路上,作者问这个先生:“你明明知道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位先生说:“是的,当然,该话出自《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但是你别忘了,我们只是一次宴会的客人,为什么非要证明一个人说的是错的呢?那样难道会使他喜欢上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难道不是吗?而且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发生争执呢?你应该学会永远避免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此时作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这么做不仅给别人造成难堪,又将别人置于尴尬的境地,你把对方辩论输了又如何呢?或者说在生活中你把别人辩的体无完肤,一无是处,你自我感觉良好,可是他呢?他只会受尽屈辱,而且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他会愤恨你的胜利,另外,一个人即使口头上认了输,但是心里也是不服气的。

再举个例子,卖过产品的人应该都明白这个道理,有的顾客很难缠,但是一些刚入手的新销售员,一旦顾客对他的产品挑一点毛病,他就会难咽怒火,冲顾客大声争辩,的确,最后他赢了,但是产品呢?是一个也卖不出去。销售员越是为自家的产品辩护,顾客越是不喜欢你家产品。这种情况你就要停下来不要再给顾客争辩了,因为争辩毫无作用,唯一的方法就是闭嘴,你把顾客心中的疑虑告诉他就可以了,置于他相不相信你的产品,你要给他点时间,往往你安静下来,顾客才更愿意去思考你产品的优点。

当你与人发生争论时,你可能是对的,绝对的正确,然而你要明白,你想改变别人的想法,那是徒劳的,正如你错了一样。

控制自己的情绪,先倾听,给对手说话的机会,让人把话说完,不要打断辩解或争论,所有与你在某事上争论的人,说明他跟你有相同的关注点,还可能跟你有相同的兴趣,把你的死对头想成那些想要你帮助的人吧,这样对手也很有可能变成你的友人,不要把局势演变成无限噪音和地震动,多说无益必自毙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那些争强好胜的人,完全没有必要跟他们争论,因为不管你赢了还是输了,在你张口跟他辩论的那一刻你已经输了,你输掉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