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其言而观其行是什么意思 听其言而观其行下一句

万年历 万年历 2022-12-06 8 0

听其言而观其行是什么意思

千古大贤,人间文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被尊称为“孔圣人”,足可以见其地位。

孔子打破常规,开创了私人办学,自己作为老师,一言一行皆影响后世,他的言行更是被记录成册,成为名著《论语》。

宰予言语天赋出众

在孔子的众多弟子当中,有一位名叫宰予的弟子,属于那种调皮捣蛋的孩子,但是宰予的天赋很高,而且也勤勉好学,因为他的思路非常开阔,思维清晰,有自己的想法。

在《论语》当中,有过这么一段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一段记载主要是讲述孔子弟子们的各有所长,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言语”这方面,孔子的弟子当中,宰予(也称宰我)和子贡最强。

子贡在言语方面的才能,有过一次惊艳表现,那一次是“田常伐鲁”,鲁国是孔子的老家,老家被攻击,孔子不能不管啊,于是孔子派了子贡去游说,仅靠一人三寸不烂之舌,保住了路过,让齐国大乱,帮助勾践灭了吴国复仇,这才是真正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子贡言语能力之强,然而,在孔子弟子中的排名,宰予比子贡还要更强。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疆晋而霸越”

宰予有自己的观点

孔子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他对孝行更是看重。在孔子看来,每个人在父母死后,都当守孝三年,以示孝心,他认为这是“天下之通丧”。同时,孔子对礼乐也极为看重,他认为礼乐可以治国安邦。

宰予经常研究孔子的言论,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重孝则要守孝三年,重礼乐则可以治国安邦。那么,守孝三年期间不能兴礼乐,这三年之后,岂不是礼乐崩坏?想到这里,宰予将自己的想法说与孔子听,并且建议,应该将守孝三年变为守孝一年,这样才更合理。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子一听,心里不大高兴了,于是反问宰予:“你不守孝三年就吃好的,穿好的,你心能安吗?”宰予说:“我安。”

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宰予走后。孔子特别生气,立刻就子曰:“予之不仁也!”意思是说,这宰予一点良心都没有。

宰予昼寝

什么是“宰予昼寝”呢?就是说宰予白天睡觉了,在论语中对此也有记载,孔子在上课,宰予在下边听课,结果宰予上课睡觉了,这里的“寝”我认为应该是打盹,而不是睡大觉,在可古代的课堂上也没那么舒服,而且就那么几个人,宰予不可能是呼呼大睡。

就是这么一个打盹的行为,孔子不高兴了,给宰予批评了,还很严厉,把一个上课打盹的事情给复杂化了,孔子说:“我不该听了宰予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我以后再听他的话之后要先观察他的行为。”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表达了一种我“错信了宰予”的意思,那么,很可能宰予在上次犯错的时候,受到了孔子的批评,宰予认错并保证下次不犯了,结果这次的“宰予昼寝”让孔子很失望。才有了以上这番言论。

其实,在这句话之前,孔子还有一句话在前,正是今天要和大家说得那句孔子生气说出的“脏话。”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生气时说的“脏话”正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意思是说,朽烂的木头无法用于雕刻,粪土做的墙也不可能再被弄得更脏了。

这句话是孔子当时说弟子宰予的话,当时孔子在气头上,语气极重,而这句孔子生气说的“脏话”,却着实冤枉了宰予,因为宰予并非是孔子口中的“朽木”,更非孔子口中的“粪墙”,而是孔子门下十哲之一,有孔子庙的地方,就有宰予的牌位,备受尊崇。

忽然想起了那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在看来,即便是圣贤,依然会犯错,毕竟宰予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学生,只凭他在上课时打盹就对他表达“不可救药”的话语太过偏激,至少孔子应该了解清楚,宰予是否在昨天夜里挑灯夜读,兴起而至天明,才导致今日打盹呢?我举得,至少孔子有不查之失。

然而,正是这句孔子生气后的一句“脏话”,却成了如今教师的口头禅,一旦遇到不听话的学生,顺口便是一句“朽木不可雕也。”我在学生时期,就曾被这句话伤害很深,觉得自己并非是可造之材,而自卑很久。孔子误解了宰予,教师当深以为戒,不该一错再错,毕竟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当多多勉励才是。

▲文/野史日记欢迎大家关注我了解历史!

参考文献:《论语》《史记》

听其言而观其行下一句

有一段时间没有专门说《论语》了,今天拣其中的一则和大家分享一下。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中的“宰予昼寝”这一则,很有名气,既有画面感,又很有教育意义。

是个什么样的事儿呢?简言之,就是有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课,呼呼大睡,然后被老师批评的事儿。是谁上课睡觉呢?是宰予,也叫宰我,孔子的弟子之一。

千万不要以为宰予是学渣,是孔子三千弟子中的末流人物,事实上,宰予是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很优秀的学生之一。

《论语·先进第十一》中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就根据这则内容,后世有所谓“孔门十哲”的说法,我们熟悉所谓“七十二贤人”,这“孔门十哲”非但位列七十二贤人,而且是七十二贤人中的优中选优者。宰我和我们熟知的优秀学生子贡并列言语科。

事实上,在《论语》中,有好几处关于宰予(宰我)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宰予是一个很有个性,不盲从,善于思考的人,我这里不一一罗列了所有这些内容了。

本文单说“宰予昼寝”这一则。

当宰予昼寝时,孔子批评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应该说,这是很严厉的批评,孔子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烂木头渣渣,不能用来雕刻花纹,朽烂的墙壁是没办法粉刷,我能拿你宰予怎么办?

如果再形象,再生动一点儿,用现在的话来说,孔子就是在骂宰予是“烂泥扶不上墙”,是“狗肉上不得台面”。

如果有老师要在今天这样骂学生,那就很危险了。还好,那时候没有什么这个法案,那个条例之类的约束着。

不过,要知道,孔子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如果不是气急了,很难想像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在《论语》这近五百章的内容中,孔子说狠话的章节,屈指可数。

那为什么孔子这么严厉地批评宰予呢?我们往下看看就知道了。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他的意思是,我最初对待一个人,听他说什么,我就相信他可以做到什么,现在我看一个人,不但要听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从宰予开始,我改变了看人的习惯。

从这个话语中揣摩,估计宰予不是第一次上课睡觉了。第一次上课睡觉时,被老师叫起来批评两句,然后他一定说,“老师我下次一定不这样了。”然后呢,然后过一段时间接着还是上课睡觉,这样三番五次,终于把老师给惹火了,而且火得不得了,于是一张嘴,“烂泥扶不上墙”这样的侮辱性语言就喷出来了。

看来凡事都有前因后果。不过孔子毕竟是孔子,是万世师表。如果只是说“烂泥扶不上墙”,痛骂一顿,这段内容估计也不会流传到现在了。关键是骂完了之后,还给学生总结出道理来了。

“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这个道理,无论读没读过《论语》,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都听说过,而且不止一次听说过。

但是,读《论语》的意义在哪里?我不止一次地说,读经典不是回到故纸堆中去,而是要从经典观照现实。要通过学习经典,增长智慧。

今天,当我们再看这个“听其言而观其行”时,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又有怎样的思考呢?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来来往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听其言而观其行”会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我们每天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汹涌而来的信息,有些时候是这么说的,但却是那么做的。我们到底是看“如何说”,还是看“如何做”?这时候,这句“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一个护身的法宝,让我们少上当,少受骗。

以上这些,我只谈理论,只谈原则,就不举例子了。你自己琢磨,你品,你细品!

当然,是不是“听其言而信其行”,就一定就不好呢?其实不一定,如果人人都能言行一致,这种一致不管是道德的自我约束也好,还是法律的硬性限制也好,只要能言行一致,人人都能互相信任,听他说什么,就相信他一定能做到什么,既信任别人,自己也值得别人信任,则社会的运行成本会大幅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