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卦预示什么 大过卦可以预测哪些事

万年历 万年历 2022-12-06 8 0

大过卦预示什么

周易明解群20160429课中记录

非常时期,舍情就义,力举负重——《大过》卦九四爻的哲理意义

时间:2016年4月29日22:00-22:30

学习内容:《大过》卦九四爻辞、象辞

导读老师:林文钦(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孙钦香(江苏社科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

主持人:王力飞(易学爱好者)

课程秘书:孙世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研究生)

导读老师简介:

林文钦,台湾省南投县人,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任台湾周易养生协会创会会长,教育部高中文化基本教材咨询教授,高雄师大进修学院易经研究班讲座教授,雄师大市民学院易经研究班讲座教授。曾任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考试院典试委员,高雄市政府复审委员会委员,高雄医学大学兼任教授暨通识教育咨询委员,高雄文学馆驻馆作家,高雄道德院修真道教学院讲座教授、南台道教学院研究部讲座教授、佛光山中国佛学院讲座教授。著有《易传变易思想研究》、《周易时义研究》、《现代诗鉴赏教学研究》、《周易参同契疏解》(付印中)等书。

孙钦香,山东莒南人,复旦大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博士论文做王船山政治哲学,目前是江苏社科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出版著作有《王夫之评传》(简明读本)、《传习录》(译注),在《福建论坛》、《学海》、《哲学分析》、《船山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周易明解-易学与哲学”群@2016版权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21:51郑静:@林文钦老师好!

21:53孙世柳:欢迎各位老师开讲!

21:57郑静:1.爻辞【周易概论】(刘大钧)九四:栋隆,吉。有它,吝。[今译]九四:栋梁隆起,吉,(却)有意外悔吝。【解读易经】(傅佩荣)九四:栋隆吉。有它吝。[今译]九四:栋梁隆起,吉祥。会有别的困难。【周易正义】(唐孔颖达)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孔颖达:“栋隆吉”者,体居上体,以阳处阴,能拯救其弱,不为下所桡,故得栋隆起而获吉也。“有它吝”者,以有应在初,心不弘阔,故“有它吝”也。

2.象传【解读易经】(傅佩荣)《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今译]《象》说:栋梁隆起而吉祥,是因为不向下弯曲。【周易正义】(唐孔颖达)《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孔颖达:《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释“栋隆之吉”,以其能拯于难,不被桡乎在下,故得“栋隆吉”。九四应初,行又谦顺,能拯于难,然唯只拯初,初谓下也。下得其拯,犹若所居屋栋隆起,下必不桡。若何得之,不被桡乎在下。但《经》文云“栋桡”,《彖》释“栋桡”者,本末弱也。以屋栋桡弱而偏,则屋下榱柱亦先弱。柱为本,栋为末,观此《彖》辞,是足见其义。故子产云:“栋折榱崩,侨将压焉。”以屋栋桡折,则榱柱亦同崩,此则义也。

22:01温海明:欢迎林老师孙老师开讲!

22:02林文钦:大家晚安!大家好!

22:02林文钦:大过卦九四解【经传文】九四,栋隆,吉,有它吝。《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22:02林文钦:【释义】栋梁稳固,吉,但会有意外而悔恨。九四居下体巽上及互体干中,栋梁加大而稳固。虽然吉,但应慎防意外发生而造成悔恨。有它,意外。它为蛇,古时人怕蛇,出门有意外则说「有它」,彼此问好则说「无它」。《说文》:「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艹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凡它之属皆从它。」隆,隆起,引申为稳固之意。

22:03林文钦:九四爻也和九三爻同样,是屋顶的重量加重的一爻,然而下面有了-初六的支撑,所以不致于曲折。「栋隆」:「隆」是隆起。四爻由于上、下都厚实,所以有力。因此才是吉利。「有它吝」:如果舍弃在下的初六而倾向于不能支撑的上六的话,就是有吝的了。

22:03林文钦:九四爻动变得周易第48卦:水风井。这个卦是异卦(下巽上坎)相叠。坎为水;巽为木。树木得水而蓬勃生长。人靠水井生活,水井由人挖掘而成。相互为养,井以水养人,经久不竭,人应取此德而勤劳自勉。

22:04林文钦:【爻辞解】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22:04林文钦:【注释】九四:阳刚居阴位,刚柔兼备。栋隆:栋梁向上突起:.隆,突出,增高。

它:指初六。九四与初六相应。

22:04林文钦:【前贤集释】王弼《周易注》:【注】体属上体,以阳处阴,能拯其弱,不为下所桡者也,故栋隆吉也。而应在初,用心不弘,故有它吝也。

22:04林文钦:孔颖达《周易正义》:李鼎祚《周易集解》:虞翻曰:隆,上也。应在于初。已与五,意在于上。故栋隆吉。失位,动入险而陷于井,故有他吝。

22:04林文钦:《程氏易传》:四居近君之位,当大过之任者也。居柔为能用柔相济,既不过刚则能胜其任,如栋之隆起是以吉也。隆起取不下桡之义。大过之时,非阳刚不能济以刚,处柔为得宜矣。若又与初六之阴相应,则过也。既刚柔得宜,而志复应阴,是有它也。有它则有累于刚,虽未至于大害,亦可吝也。盖大过之时,动则过也,有它谓更有它志。吝为不足之义,谓可少也。或曰:二比初则无不利,四若应初,则为吝。何也?曰:二得中而比于初,为以柔相济之义。四与初为正应,志相系者也。九既居四,则柔得宜矣。后牵系于阴,以害其刚,则可吝也。

22:05林文钦:朱熹《周易本义》:它,汤何反。以阳居阴,过而不过,故其象隆而占吉。然下应初六,以柔济之,则过于柔矣,故又戒以有它则吝也。

22:05林文钦:俞琰《周易集说》:隆,高起貌。九四以刚居柔,其栋隆而不桡,故吉。它指三,四与三比,同是栋也。三既桡,四独能隆乎。君子恶伤其类,故为之羞吝。有它,与比初六同。比之有它吉,盖因它人而吉。大过之有它吝,盖因它人而吝。

22:05林文钦:来知德-周易集注:九四,栋隆,吉,有它吝。变坎,亦有栋象。隆者,隆然而高起也。它者,初也。三四皆栋,四居外卦,阴虚在上,非如三之阴虚在下也。上虚下实,则有所承载。故有栋隆之象。占者固吉矣。然下应乎初,若以柔济之,则过于柔矣。其栋决不能隆,吝之道也。故又戒占者以此。

22:05林文钦:尚秉和-周易尚氏学:九四。栋隆。吉。有它吝。巽为高。四居巽上。故曰栋隆吉。有它吝者。言四应在初。四若它往应之。则为二三所忌。而致吝矣。四与三不同。三与初同体。本弱无如何。若四只不与初应。则吉也。

22:06林文钦:刘一明《周易阐真》:大而能小,心平气和,如栋隆不败,动与吉会矣。修道至于大而能小,已是阴阳相合,再不可过于用柔,若用柔太过,又伤于刚,大道难成,遗笑于大方,适以取吝而己。此刚而用柔不可过者也。

22:06林文钦:刘依明的说法是丹道家的说法。

22:07林文钦:高亨《周易大传今注》:栋隆,栋隆起向上,义与栋桡相反。九四以刚居柔,能用柔相济,可担当大过之任,有如栋非但不桡,反而隆起向上,所以得吉。九四以刚居柔,刚柔相宜,已经够了。而它又与初六正应,牵系于阴柔,是谓有它,有它则使九四有累,虽不至于出大问题,也是可吝的。九四与九三都在卦之中间,都有栋象,然而九三栋饶凶,九四栋隆吉,刚居柔。一,九三以刚居刚,九四以刚居柔。二,九三居下卦之上,下卦上实而下虚,下虚则上易倾。九四居上卦之下,上卦下实而上虚,下实则可赖以支撑,又九三居九四之下,九四在九三之上。在下故有栋桡于下之象,在上故有栋隆于上之象。

22:07林文钦:金景芳《周易全解》:栋隆,栋隆起向上,义与栋桡相反。九四以刚居柔,能用柔相济,可担当大过之任,有如栋非但不桡,反而隆起向上,所以得吉。九四以刚居柔,刚柔相宜,已经够了。而它又与初六正应,牵系于阴柔,是谓有它,有它则使九四有累,虽不至于出大问题,也是可吝的。

22:07林文钦:九四与九三都在卦之中间,都有栋象,然而九三栋饶凶,九四栋隆吉,刚居柔。一,九三以刚居刚,九四以刚居柔。二,九三居下卦之上,下卦上实而下虚,下虚则上易倾。九四居上卦之下,上卦下实而上虚,下实则可赖以支撑,又九三居九四之下,九四在九三之上。在下故有栋桡于下之象,在上故有栋隆于上之象。

22:08林文钦:黄寿祺《周易译注》:【注释】1.栋隆,吉---隆,隆起,即下「挠」之势平复。此谓九四处《大过》上卦之始,阳居阴位,犹自损过刚之质,以救「本末」之挠,使栋体隆起平复,故获吉祥,《本义》:.「以阳居阴,过而不过,故其象「隆」而占「吉」。」

2.有它,吝---有它,有应于它方,此处指应初,这两句因九四与初有应,特设诫辞,谓四既已损刚使「栋隆」,若再趋下应初,则将过柔,反不能「救」而致有吝。《本义》:「下应初六,以柔济之,则过于柔矣,故又戒以有戒以有它。」

22:08林文钦:韩永和《周易传统生命学解析》:九四之栋隆,指老年体道者脊柱正直,身心健康,适宜体道实践,但是,谁然脊柱正直,如果身体患有其他疾病,虽可进行体道实践,却很难入门,故言:「有它,吝。」它,指别的,当指疾病。

22:09林文钦:兴趣群友们韩永和说法也可参考

22:09林文钦:按:就练功者而言,此爻与九三爻谈的都是走火的偏差现象。或用于怒火之用(九四)。其可正亦可能造成偏差。

22:09林文钦:所以,刘一明《周易阐真》说:以刚用刚,只知前进,不知后退,金丹得而复失,栋桡之凶,所不能免。此用刚而太于过者也。按:能阴阳和合并加以「化」便无伤。

22:10林文钦:《胎息诀》,其中说道:夫道化少,少化老,老化病,病化死,死化神。神化万物,气化成灵,精化成形。神气精三化,炼成真仙。由道→少→老→病→死,这是顺着生命自然演化的结果,陈抟站在丹道的立场说明修士透过精气神三种药物的化合,即可逆反无极之大道。

22:10林文钦:九二在于能化,九三无能化。

22:10林文钦:《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其因在无辅。阳需阴阴需阳。安内要和合,攘外要刚强。

22:11林文钦:九四就是攘外之爻,九二是安内、九三是走火、九四是攘外。

22:11林文钦:方士修炼之术,其义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丹之法。其大较重在水火,火性炎上,逆之使下,则火不燥烈,唯温养而和燠;水性润下,逆之使上,则水不卑湿,唯滋养而光泽。滋养之至,接续而不已;温养之至,坚固而不败。此为此卦之精髓,即二五爻也。

22:11林文钦:韩永和《周易传统生命学解析》:卦辞: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在体道者眼里,人生的最大过错,莫过于错过了体道的时机。无怪乎连儒家的圣人孔子都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人到老年,方始闻道体道,确实值得悲哀,是为「大过」。大过,即最大的过错。

22:12林文钦:【小象解】《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22:12林文钦:【前贤集释】孔颖达《周易正义》:疏正义曰:栋隆吉者,体居上体,以阳处阴,能拯救其弱,不为下所桡,故得栋隆起而获吉也。有它吝者,以有应在初,心不弘阔,故有它吝也。《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者,释「栋隆之吉」,以其能拯于难,不被桡乎在下,故得栋隆吉。九四应初,行又谦顺,能拯于难,然唯只拯初,初谓下也。下得其拯,犹若所居,屋栋隆起,下必不桡弱何得云不被桡乎在下。但《经》文云「栋桡」,《彖》释「栋桡」者,本末弱也。以屋栋桡弱而偏,则屋下榱柱亦先弱。柱为本,栋为末,观此《彖》辞,是足见其义。故子产云:「栋折榱崩,侨将压焉。」以屋栋桡折,则榱柱亦同崩,此则义也。

22:13林文钦:李鼎祚《周易集解》:《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虞翻曰:干爲动直,远初近上,故不桡下也。

22:13林文钦:《程氏易传》:栋隆起则吉,不桡曲以就下也。谓不下系于初也。

22:13林文钦:杨万里《诚斋易传》:大过不厌于过,亦不过于过。以四刚振二弱,不厌于过也。以刚处刚,不爲九三之凶,则爲九五之不可久。扶倾拯桡之盛者,其惟四与二乎?皆以刚处柔之力也。上栋下宇,九四非栋也,而曰栋隆者何也?穷上者必反下,栋折者必易材,九四非栋位也,而栋材也。上六折矣,兑反而巽,则上六自外下而爲六四,九四自六上而爲上九矣。大过之栋,其不巍巍乎其隆哉?退韦贤、千秋;而相丙、魏,退张说、藏用,而相姚、宋;退珣瑜、执谊,而相黄裳,汉唐之兴也勃焉。此栋隆吉之效也。然四与初应,有他志而桡于下之一阴,则吝也,戒之也。

22:14林文钦:来知德-周易集注:《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因外卦虚在上,实在下,所以不桡,故曰不桡乎下也。不可以有辅者,下虚故也。不桡乎下者,下实故也。

22:14林文钦:尚秉和-周易尚氏学: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不桡乎下。即不应初。

22:15林文钦:金景芳《周易全解》:九四之所以有栋隆之吉,原因在于它「不桡乎下」,不与初六相系应。如果它牵系于初九,桡曲以就下,便不会得吉而有吝。

22:16林文钦:黄寿祺《周易译注》:【说明】三、四两爻均不宜与应爻相应,其原因不同,三以强健刚亢之体应上,得应则益亢,必使「栋桡」更甚,四以刚柔调济之质应初,趋下则过柔必致。「栋隆」复饶,因此,九四之「吉」,只须自损阳刚,不与初应,即可获得;九三之「凶」,若兼以躁动上应将增添凶险。

22:16林文钦:【综论】「它」与他相同。「九四」阳刚,但在阴位,虽然大过卦阳刚盛大过度,而「九四」却刚柔兼备,就像栋梁高高隆起,能负担重荷,所以吉祥。不过,「九四」与「初六」相应,阴柔的「初六」前来辅助时,就会使本来刚柔均衡的「九四」,变成过于柔和,以致因他人的牵连,遭受羞辱。

22:16林文钦:「象传」说:不向下弯曲,所以吉祥。是指不要被下卦的「初六」牵连的意思。

这一爻,说明在非常行动,固然需要一切的助力,但也不可被邪恶牵累。

22:16林文钦:「隆」者﹐隆然而高起(如弓形状)。「它」者﹐指初六也。大过之时﹐恶刚之居刚﹐乃恶其自持也。如九四爻﹐喜刚之居柔﹐因喜其能相济也。「栋隆」是说原本之栋挠因隆而平复﹐也意味着能负担大事﹐但九四爻和初六相应﹐恐其会分心坏了大事﹐故曰有它吝。下卦上强(九三)下弱(初六)﹐根基不牢﹐所以九三曰栋桡。上卦上弱(上六)下强(九四)﹐所以九四曰「栋隆」﹐不桡乎下。

22:17林文钦:九四阴爻居阳位,刚柔适中,既具阳刚之才,又具有柔顺之德。处于大过卦之中,阳爻多是急于冒进、一意孤行,九四爻显得难能可贵,所以会获吉。

22:18林文钦:【分析】九四反九三之道而行,栋梁向上突出、隆起。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吉祥,因栋梁「不桡乎下也」(《象》)古人通过生活经验,发现了弧形拱圈承载重物的现象,故以此比喻。九四自身质量优良,刚柔兼而有之,彼此相济,必能充当重任。具备这样性格和才能的人是了不起的栋梁之材。可是,九四也有不足之处,过于考虑「刚不可过」的说法,以致影响了自己的决策行劫。这是由于初六主动前来辅佐、合作,以其自身的质量,干扰和影响了九四,造成遗憾、悔恨的后果。由此可见,居于领导岗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受平庸之见、短识之见的干扰,在进行重大决策时,要有胆有识,既要广泛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又要有自己的既定原则,尤其在最后进行决断的关键时刻,务必由个人拍板定案。这是最高领导者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职责,是绝对不可回避和推卸的责任。宋朝的辛弃疾说:「谋贵众,断贵独。」这是对上述情况的高明结论。

22:19林文钦:【九四象数学】得到这爻时,那是面临重大的局面,临危授命而能够克尽其职的时期。新创的事业不可以进行,但已经在进行的事却应该固守而能得到吉利。不过,如果欲望太大而动手于其他事业的话,原来的事体将归于失败。

22:22靖芬:九四这个爻有些意思,九四如改上卦而反于下,变为六爻之始爻,则大过一转而变中孚。两阴爻反为中爻,故变为栋隆吉。大过与中孚的分别,即由此一转变而分。此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之谓也。

22:22靖芬:九四原属上卦,今若反下为初爻,而挠为隆。正如在上位者,因民穷而善济之,其下既充,其本乃固。下民得其安,则上者之位亦得保。

22:23靖芬:九三之不可以有辅,是因初爻为阴。九四自反居于下,阳自下升,则与众亲,而变为多助。下既成实,故曰不桡乎下。此乃益卦损上益下之益。亦与干九四「或跃在渊」相类,此为用九四之大则。

22:24温海明:非常时期,为了努力支撑事业,不能分心。

22:25元融:九三,九四有顶牛之象。

22:25叶秀娥:九四,近君,阳居阴,以柔卸君防。处艰难不能有外务私心,与初六应,私心外扰,故吝。

22:25温海明:看到初六跟九二好,心里不开心,但是不能过于计较,一旦计较,就会影响事业发展。

22:25林文钦:@温海明,

22:26元融:温师的提示很棒。

22:26叶秀娥:九四刚柔并济很好,但,妇人之仁是致命伤。

22:26林文钦:成就大事业者应抛弃儿女私情。

22:27温海明:本来初六应该跟九四好,可是初六已经跟九二好了,九四事业艰难,好不容易撑起来了,江山美人不可得兼。

22:27叶秀娥:@林文钦作大事者,不应为小节所拘。

22:27叶秀娥:@林文钦

22:27崔圣之:谋贵众,断贵独!

22:27靖芬:@叶秀娥我想起老师对我们说过的故事,道教金丹南宗传承的故事。本系僧人的薛道光欲拜石泰为师时,石泰笑言:「你不怕有叛教的嫌疑吗?」薛道光坚定地回答:「生死大事,如果拘于门户,难道不是自己耽误自己吗?」薛道光了悟到大彻大悟也只是了了一边的性功,还有另一边的命功未了,一直到遇上张伯端的弟子石泰,放下身段叩拜为师,才让他能性命双修而真正证道。这是薛道光的大过,而他也掌握了那个时机,而给自己生命更广阔的开展,最终成就道果。

22:27叶秀娥:无情处是有情,看来九四最需要的是懂得割舍,先舍小情就大义。

22:28罗仕平:@温海明@林文钦刘一明的注解,看得出多出自其特殊修道体会,在传统义理以外为易经注入了新鲜血液。

22:29叶秀娥:是阿,你还哭的西拉花啦呢,靖芬。

22:29靖芬:从学文钦老师之前,我是佛门弟子,但入门十年总觉得欠缺了什么?就像当年的薛道光一样,而正是老师在《悟真篇》中说了这个故事,让我顿时明白「生死大事,如果拘于门户,难道不是自己耽误自己吗?」因而泪流不止,当下决定拜师,请求老师收我为徒的,现在再回想起这个故事,我还是感动莫名啊!在佛堂的师兄姐看来,此举为背离师门之「大过」,但事关自己的生死大事,我非大过不可。得趁身体衰败之前赶紧修练,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就及时修正,若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对自己的生命而言才真正是大过。

22:29林文钦:他本身就是修道有成的道长。

22:29靖芬:@叶秀娥你竟然还记得。

22:30叶秀娥:圣功女中。

22:30靖芬:朝闻道,夕死可矣!

22:30温海明:靖芬是大家的榜样,要拜林老师为师。

22:31叶秀娥:杂事记得,大事浑然。

22:32靖芬:如有@叶秀娥一半清灵澄澈就好。

22:32叶秀娥:九四是栋梁之才,办大事需要公而忘私,无有他事分心,方能专一。一面理国事,一面练私情,便有累,而不能全吉。故曰有他吝。

22:32罗仕平:奇怪清代儒佛二家花果飘零,道教却出现了王常月,刘一明,黄元吉等大宗师。

22:32温海明:修炼丹道不可分心,不可有私心杂念

22:33林文钦:九四在内丹修练上是属攘外的功法。

22:33温海明:林老师多开示功法。

22:34禹瑞新:愿听@林文钦老师开示[抱拳]

22:34靖芬:有不世出之才,才能撑起大业

22:35叶秀娥:练功炼丹,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气一经私心,就瓦解了,九四阳刚居柔位,刚柔不知分寸,就容易有吝。

22:35林文钦:九二安内要排除自身阴气、浊气、病气。

22:36林文钦:九四攘外要御外邪。

22:36崔圣之:[抱拳]

22:36林文钦:安内要阴阳调和。

22:36林文钦:攘外要阳刚充足。

22:38林文钦:栋隆阳气旺也,适足以抵御外邪。

22:39靖芬:@温海明,修炼丹道不可分心,不可有私心杂念有它。有它,就吝,故不可他求,要独立不惧。

22:39崔圣之:安内、攘外各家方法有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22:39林文钦:若其再与初六相应,则无力以御外邪。

22:40温海明:虽然阳气旺啊,还是不能有一念分心

22:40崔圣之:

22:40林文钦:安内可用文火,攘外则练武火。

22:40崔圣之:那么武火攘外?

22:40温海明:林老师说说如何用火啊?

22:42靖芬:丹家通常传药不传火,火候玄妙难言,须知机。

22:42元融:老师提到文火武火,真实不虚。

22:42林文钦:君不见古人练功于瀑布、悬崖、峭壁、海边,此练武火也。

22:42郑静:修炼丹道不可分心,不可有私心杂念。

22:43崔圣之:尤其在抵御凉邪之气需武之。

22:43元融:大药未产,武火可以催功。

22:43叶秀娥:老师说的攘外则练武火--到海边海浪气旺。

22:44温海明:那是在悬崖、峭壁和海边调动天地的气场来运转身体的气息吧。

22:44郑静:安内要阴阳调和攘外则练武火。

22:44林文钦:@元融(泰然)[抱拳]

22:44元融:谢谢老师,为老师战擂。[抱拳]

22:45温海明:到悬崖边上采天地和海浪之大气。

22:45罗仕平:藏传格鲁派也有拙火定修法。

22:46靖芬:到海边练气,@叶秀娥最知道箇中三眛

22:46林文钦:@温海明,采怒气以转为武火,以备不时之需。

22:46叶秀娥:@靖芬你知我也,好妹妹。

22:47崔圣之:@靖芬传药不传火还是在文火之内,也许害怕跑偏吧。

22:47温海明:林老师方便就多开示啊。

22:47温海明:不传火就练不了啊。

22:48靖芬:@崔圣之

22:48林文钦:古道真人游走群山五岳、大湖江海,所赖者武火也。此爻之意涵也。

22:48崔圣之:可以练文火,安全。

22:48林文钦:平时练文火足矣。

22:48叶秀娥:老师说的攘外则练武火,黄帝内经宗气、卫气、营气三气先养好。

22:49温海明:行走于群山五岳、大湖江海之中,大气磅礴,心气高涨啊。

22:49元融:大药已采,文火封炉。

22:49郑静:7月宝岛台湾,组团听论坛,林老师带我们阿里山采气。

22:49崔圣之:是的@叶秀娥,文火到武火,应该有次第。

22:49罗仕平:其实说佛教修性不修命看怎么说,显宗多隐命于性中兼修,密宗视身为坛城,其三脉七轮等“命功”修法多可与奇经八脉等相参照。但总体来说可能没有道教直接讲修命的多或明显。

22:51郑静:精彩啊!

22:51叶秀娥:吃饱睡好心无罣碍自然气足,抵抗力就够,就是最好得壤外之气。

22:52林文钦:然平时也应蓄积武火,登山采气,难免有其他干扰,需武火也。如密之狮子吼。我们的所谓「啸」。

22:52崔圣之:七分养,三分练;三分练中,七分文,三分武。

22:52靖芬:修密宗者容易着相,只做有为工夫,性功就难以彻悟。

22:53叶秀娥:气弱时,耗弱太多,静心养气。

22:53温海明:学习虎啸山川,登高望远,那也是采天地之气啊。

22:53林文钦:先练文火后练武火才不会有偏差,以致走火。走火九三也。

22:53罗仕平:密宗没有中观打基础几乎没法直接修吧,一不小心会成“高级唯物论”。

22:53温海明:气弱之时,到气场强大的地方,可能很快就补足元气了。

22:54靖芬:@罗仕平真的是这样。

22:54林文钦:有时会受不了。

22:54元融:先练文火后练武火才不会有偏差,以致走火。走火九三也。8成的修行者过不了这关。

22:55郑静:智取威虎山。

22:55林文钦:过九三就可练九四。

22:56崔圣之:@林文钦老师,采气之前,是否还要学会观气?

22:56靖芬:转识成智。

22:56郑静:飞高雄想练什么就练什么@林文钦

22:57林文钦:@崔圣之感气。

22:57崔圣之:谢谢老师!

22:57元融:抟气。

22:58林文钦:气先感而后观。

22:59崔圣之:@郑静上海“飞高雄想练什么就练什么”。推荐学习“斩赤龙”。

22:59林文钦:感气很快观气要更高境界才行。

22:59温海明:要对气有感,才能观天地之气象。

23:00林文钦:@崔圣之,不要吓坏郑静。

23:00崔圣之:应该不害怕吧!明白了就不害怕了。

23:00温海明:观天地真气如何运行,与人身元气感应交融。

23:01林文钦:我看她凡心颇重。

23:01崔圣之:@温海明,老师,是的。

23:01禹瑞新:观天地真气如何运行,与人身元气感应交融。

23:02林文钦:道法自然。

23:03崔圣之:这是最终道法。

23:03林文钦:@崔圣之,哈!哈!哈!

23:03林文钦:先练采气而后运气排气。

23:03温海明:感恩林老师给大家的精彩开示!谢谢诸位师友参与,林老师早点休息吧,大家可以继续。

23:05王钰琦:谢谢林老师开示~

23:06林文钦:不用意念,那是有为法。一般外面大都传授有为法开始,以温老师的智慧直界进入无为法即可。

23:06温海明:哈哈,无意之火候啊。

23:07裴健智:如何是无为法?

23:08罗仕平:你这一问即是有为@裴健智

23:08崔圣之:@温海明,老师,可直接进入第二个层次了。

23:08靖芬:谢谢群组的老师,谢谢各位群友,谢谢秀娥姐姐,更谢谢敬爱的师父,广为宣说易之妙法。

23:08崔圣之:不用意念领导。

23:09陈鹏飞:多谢老师指导![抱拳][抱拳][抱拳]

23:09温海明:这个有意之法,到无意之法,可算是甚深妙法。

23:09林文钦:以意领气是一般有为法。其实这是有问题的。意非意志,道经:意,土也。

23:11元融:戊己之功。

23:11郑强:@林文钦爻位与炼丹食气结合,闻所未闻。

23:11崔圣之:@林文钦老师,丹道开始练习时,还是要以意领吧?

23:11罗仕平:道心还在。@郑静

23:12温海明:是啊,土意之法,真意若无意。

23:12林文钦:没错。

23:12林文钦:但有几人练成。

23:13林文钦:土旺四季

23:13温海明:如此甚深妙法,需要林老师指导修炼才有希望啊。

23:13郑静:信,才能成。

23:13元融:林老师来北京办班吧。

23:13林文钦:其实非常简单。

23:13崔圣之:气集并可自行运化时,可无为。

23:13裴健智:对啊,自己一人瞎练。

23:14裴健智:刚开始修炼就可以无为法?

23:14林文钦:救人之功才应有为。

23:15林文钦:自救或救人时则需有为。

23:15裴健智:我自己偶尔练练就是用意念带动气,可是感觉有时候气不是很足。

23:16崔圣之:“自救或救人时则需有为”。不太明白。@林文钦老师

23:16崔圣之:那么意为目的?

23:17林文钦:@裴健智,需练采气。

23:17裴健智:@林文钦请老师开示!自己一个人就是瞎练

23:18郑静:丹去横就成凡,凡人缺的就是这一横。放弃那一个……

23:19崔圣之:@裴健智,不一定,要有基础自己可以练。

23:19裴健智:@崔圣之,零基础。

23:20林文钦:譬如出手救人,用手还是用眼,你就必须引气于该部位以便发功救人或排除外邪。

23:21崔圣之:明白,谢谢@林文钦老师!

23:22温海明:哈哈,凡人气息外泄,加一横气就不泄啦,就可能修成丹啦,可是这一横不容易加,分寸,火候好难啊。

23:23陈鑫:气功是不是一种心理暗示?[疑问]

23:23林文钦:在自身修练时,我主张祖师爷的道法自然。靖芬秀娥都是这样练起来的。

23:23温海明:气息不泄,加上林老师指导的功夫,就可能修成,哈哈。

23:23王庆东:无上微妙,我不能觅!

23:23温海明:道法自然,那就是气息还是要正常阴阳交流的,不交流不行啊。

23:24元融:呵呵,学问可以自修,功夫确要明师指路。

23:24王庆东:看来,还是要实践啊。

23:26林文钦:你看我们刚出生时不是阴阳交感吗?那么自然‧渐渐为外物所迷,逐渐外求而迷失了本真,道法自然只找回本真而已。

23:27温海明:回复真阴真阳元气和合的状态啊。

23:27林文钦:象陈抟睡功都是回到本真的功法。

23:29靖芬:老师,该练睡功了。

23:29陈鑫:我也经常睡觉,睡得本不本真不知道了。

23:29温海明:是啊,林老师早点休息,明天继续开示。

23:29林文钦:睡觉睡个甜第二天精神奕奕,睡觉就是自然法无为法,这么简单。

23:30温海明:睡好觉就是自然无为的功法,大家都要好好睡,好好练。

23:31裴健智:@温海明@林文钦

23:32林文钦:复归于婴儿。

23:32禹瑞新:各位老师晚安。练睡觉啦,林老师晚安。

23:33裴健智:复归于朴。

23:33罗仕平:不敢打扰老师了,林老师好好修养,期待明晚的精彩道宴

23:34林文钦:@裴健智@罗仕平@禹瑞新@温海明[抱拳]

23:36林文钦:练功去。

23:36崔圣之:@林文钦老师最后又点化了“睡功”回到婴儿,即胎息!

23:36陈鹏飞:晚安![抱拳]

23:37罗仕平:今日无法可道说,饥来吃饭困来眠@郑静

23:39崔圣之:谢谢@林文钦老师![抱拳]

(“周易明解-易学与哲学”群@2016版权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整理者:秦凯丽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研究生)

大过卦可以预测哪些事

善处“大过”之时: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大过是《周易》第28卦。

“泽灭木,大过。”

大过的卦象是: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兑,兑为泽。

沼泽里的水淹没了树木,代表一种紧急状况,也代表着被孤立。

大过的“过”,意思不是过错,而是过度,这个卦是要告诉人们在非常时期,如何应对非常事件以及安顿好自己。

在危机中,在困境中,在不被人理解的孤独中,君子要“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坚持下去,并且要快乐地坚持下去!

王夫之在明朝灭亡之际,多次参与抗清斗争,失败后回家乡隐遁,不仅仅是做一个明朝的“遗民”,还要做一个华夏文化的守夜人。

在他41年的隐遁生涯中,不但经常饥寒交迫,而且又体弱多病,然而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著作,现在存世的约有73种,401卷。

在艰苦的环境中,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忍受力和意志力真令人难以想象!

由于长期忍受着贫穷与饥饿,晚年的王夫之对着镜子,竟然认不出自己的相貌来,因此自号“姜斋”,因为干姜的皮颜色发黄,又多皱纹,很像他的脸。

如此枯槁的外表,却包裹着一个“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的高贵灵魂。

由于缺少纸笔,往往要从朋友那里借来,王夫之完成一本书后,就直接送给朋友,可见他对身后名声这些并不在乎。

事实上他的著作是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经过曾国藩等人的大量刻印,才广被世人所知。

王夫之的著作,除了思想的价值以外,这些书还代表着一种守死善道的精神。一个人如果具有这样的精神,纵然没有留下一个字,他的人格仍然有不朽的价值!

善用“大壮”之势:持中守正,生生不息

大壮是《周易》第34卦。

“雷在天上,大壮。”

大壮的卦象是:下卦为乾,乾为天;上卦为震,震为雷。

雷在天上滚动,有威震四方之象,也是强盛壮大之意。

大过的卦画是上下两个阴爻,中间四个阳爻,明显是阳盛,而阳象征君子之道,大壮正是君子道长之时。

天地不壮,万物不能生机勃勃;君子不壮,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元气不壮,不能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悦。

阳胜阴,君子胜小人,正气胜邪气,都是“大壮”的体现。

老子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强壮的时候,紧接着也就到了它即将衰败的阶段了。短暂的荣光过后,化为乌有。而道,则是生生不息的万物之源,永恒而长久。

所以,短暂的强壮过后,导致衰亡而终,这不符合道生生不息的法则。

凡是不能生生不息的,都将很快消亡;凡是能够生生不息的,终将永远生生不息。

君子之道要一直生生不息,则需要持中守正,循正理,行正道,不偏颇,不极端。

大壮的力量就在于中正,不正则盛气凌人、恃强凌弱,不正则必暴,暴必折;而一旦违反中庸之道,必然祸患无穷。

古人有句俗话说,“小人得志便猖狂”。

小人当其强壮之时,由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稍微行动必然偏激过中,只顾前进而不管身后,急功近利,结果自讨苦吃,自取灭亡,这是致凶之道。

君子则谦恭自抑,不会得意忘形而逞其壮。

当惧“小过”之凶:谨小慎微,低处安身

小过是《周易》第62卦。

“山上有雷,小过。”

小过的卦象是:下卦为艮,艮为山;上卦为震,震为雷。

山上的雷声比大地上的雷声更强烈,所以小过象征着过分,但过分得并不严重。

小过卦的爻辞没有说吉利的,并且有三爻直接说是“凶”。

小小的过分可能会带来大的祸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今天偷个绳,明天偷个牛”等等。

机器的某一颗螺丝松了,一锅粥里有粒老鼠屎……这些都是小过,类似于“魔鬼藏在细节里”,或者是藏在你最熟视无睹、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在细节处……

正因为小过之“凶”,相对应的我们应该谨小慎微,“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就是情愿小心过度,小心再小心。

“飞鸟以凶”,飞鸟逆势向上,会有凶险。

这提示我们在刚开始做事时,应该一步一个脚印,不可急躁地想去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低处安身,就如同飞鸟留下的声音,只能够在下面,不能够在上面,只能谨守本分,不能插手分外之事,如此才能够顺利。

袁世凯当年打算做皇帝,他的二儿子袁克文心里并不赞同,就写了一首诗暗示他的父亲,诗的最后一句是“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不甘心的袁世凯最终还是到了“最上层”,结果身败名裂。

孔子曾说过,“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简单理解,《周易》可以让你知天命,知人命。知天命方可顺天时,知人命,才可尽人事。

有人说: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周易》

周易》这部特殊的经典,在我国历史上地位非常高。

儒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的五经之首;道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三玄之冠。冯友兰教授之所说:“《周易》是宇宙的代数学。”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这本《图解周易》,他使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难懂的古文用白话告诉你,把深奥的原理一一图解给你看,从起卦到讲解,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例子,让你即使读不懂文言文,也能了解易经所说的知识。

大家并不想在易学领域达到一定高度,只希望通过学《易经》获得一个认识事物的独特视角,并能用于占筮预测。所以,学习的“性价比”很重要。这正是本书力求做到的。

本书上篇用图解手法全面总结前人对《易经》的研究成果,让每个人都能迅速了解其脉络。下篇逐卦逐爻解释原文,并提供速查运势的图表。另外,本书配有500多幅插图,为阅读增加趣味,为查找提供便利。

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最后引入到《易经》,以图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为您讲授学习《易经》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这本《图解易经》,才49元钱,如果您想购买的话,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购买了。

请上座↓